段新明,生于甘肃酒泉,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国画学会会长,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甘肃省文艺界首批创新拔尖人才,甘肃省领军人物,2015年人民艺术家年度人物。
笔墨表达的精神——段新明的山水画
文/邵大箴
在中国山水画家面前,有两个传统和两种绘画方式可供选择:元明清以来的文人画传统和20世纪以来中西融合的新传统。前者强调用笔墨通过写胸中丘壑来表达精神,后者注重用造型描绘山河面貌来表达思想感情。不能说两者的审美取向和艺术价值观完全不同,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是明显存在着的,这种状况的形成有大家都知道的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当今人们对它们的评说也大相径庭,因此理论上的纷争也连绵不断。而随之而来的是实践上的“大一统”现象的消失。这里说的“大一统”即指模式化的“新国画”,也指八股味的传统文人画,包括山水画在内的中国画创作进入了新的多元化时代。不同类型绘画创作的美学追求专一和画家们的个性突显是这个时代的艺术特征,虽然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内在文化精神的不足,但这毕竟是前进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应该看到,这是艺术上的重大转型,它预示着未来可能的大发展。
《高山流水》136cm×68cm 2017年 段新明
这里讨论段新明君的山水画创作,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转型实例。它向我们显示这样一个事实:为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和表现我们时代的精神,我们当代的山水画家是怎样在不倦地上下求索的,他们又是通过何种途径在作品中抒写情怀和表达时代感觉的。
段新明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受过系统的现代美术教育。这里说的“现代美术教育”,是指“五四”以后形成的中西融合式的美术教育,它的特点是以素描造型入手结合写生走向创作,临摹古画在教学中只占很小的比重。用这种方法训练出来的艺术家有相当的写实的造型能力,但对民族传统的美学格调和以书法入画的笔墨趣味比较陌生,他们在中国画领域都经过一段艰苦的“补课”工作,才逐渐找到接近传统国画的门径。新明的情况有点特殊,他在入大学之前有过一段经历,那就是跟随高尔泰先生学画。在美学上颇有造诣的高尔泰先生,给新明讲授文学、历史和美学,给他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高尔泰先生手头的两本藏书,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和傅抱石的《山水画诀》,也给他不少启发,虽然那时他在美学和艺术上还处于混沌和朦胧的状态。对新明来说,这是一种启蒙教育,是在他少年时期心田中播下的美学种子。它们的萌芽要在他真正进入中国化的创作状态之后,即在他经过一段摸索、走弯路之后。确实,在大学毕业回到酒泉工作时,他只能是跟随“时尚”即画坛流行的风气画些情节性的画,可是他所处的自然环境,他周围那些特有的山川地貌,却给他以另外一种感觉,使他心仪山水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种沁透在血脉心路中的山水灵气,在我心灵深处涌动升腾,这样使我与山水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惠风岚霭》136cm×68cm 2017年 段新明
进入山水画领域之后,新明也在摸索究竟怎样画山水画。正如前面我们指出的,有两种“传统”可供选择。起初他和当时的许多画家一样,选择的是带“情境”的山水画创作方法,即在山水画中注意提炼素材,使之典型化、理想化,从而造成“情境”。这种山水画创作方法在20世纪占主流地位,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绩。它的优点是注重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是通过“情境”的营造赋予山水画以时代感。它的不足则是,对传统的笔墨语言关注不够,没有使个性和时代的感觉渗透到做的品的内在结构形式之中。虽然新明在所谓“情境”山水画的创作中也取得了成绩,但是他仍然经不住传统山水画的“诱惑”,他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的“笔墨山水”中来。其实这种山水与其说是“新”,毋宁说是“旧”,因为在本质上它是传统的。这一转变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和中国画坛的的大趋势相一致。何以发生这样的情况?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简单地说来,艺术这件事,涉及面很广,但归根到底绕不开语言本体和传统情结这两个基本问题,前者关注通过语言本身传达丰富的感情内容,对艺术家来说有强烈的吸引力;后者是一种遗传基因,是埋在艺术家们心底深处的、隐性的“伏线”,一旦有适当的时机,便会以活跃的方法显现出来。
《陇山秋高图》136cm×68cm 2017年 段新明
“笔墨”一直牵动着中国艺术家们的心,因为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文化底蕴的艺术创作工具和手段,而且还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趣味的体现。笔墨在宣纸上的各种可能,笔意墨迹所造成的各种异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或渗透着浓重的艺术意昧,永远吸引着艺术家们乐此不疲地去做各种各样的试验与探索。以笔墨为基本语言结构的传统山水画在理性和感性之间给予感性以更广阔的天地;在缜密构思与偶发灵感之间对偶发灵感已相当的关注;在功能上强调游戏性而不是教化;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他重视的是感觉的、记忆的写生,而不是客观自然景象的忠实描绘。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写意绘画更贴近人的心灵,更接近人性和富有人情味,因而也更能调动起创作者的内心激情。在强调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年代,它因自身的特质而受到贬抑是很自然的,但当社会进入和平安定的发展时期之后,随着人们对艺术本质更全面的认识与理解,传统山水画的意义和价值便会重新得到认可。新时期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画界传统风之所以兴起,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新明在山水画创作领域之所以“改弦易辙”,也是经过严肃思考后的自觉选择。
《陇山秋歌》136cm×68cm 2017年 段新明
新明君在处理传统笔墨语言与个性化符号之间的关系上,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传统笔墨语言有自己的规范,这种程式化的艺术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他并不排斥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但必须在遵循其法则的前提下。这几年他沉醉在传统笔墨语言的魅力中,他有意识地消解前些年他创作中所追求的圆润感和过重的色彩,转而追求线的生、拙、涩、重,追求墨色的变化和韵律,追求写意性。他在用笔的轻重缓急中,在顺笔、逆笔、长线、短线的交替变换中,在点擦皴染中,在黑白、虚实关系中,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一种粗实的力感和自由、犷放的精神境界。他尤其擅长用曲折的短线、用点来写形传情。他还善于用水造成的丰富的墨色,达到滋润灵活的效果;他用“亮墨”给画面提神的方法也令人赞赏。当然,新明在迷恋笔墨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一不小心也可能会掉进传统笔墨的陷阱之中而不能自拔。因为笔墨离不开精神,而精神只能来对客观自然的观察与体验。如果艺术家脱离自然,脱离“师造化”,就可能为笔墨语言的纯粹牺牲绘画创作的生气和丧失个性化的叙述方式。新明在虔诚地对待传统的同时,同样虔诚地对待自然,不断从他熟悉和热爱的西部自然景色中寻找刺激、寻找灵感,用笔墨语言抒写自己的亲身感受。他的山水画在追求一种质朴的拙美,在探寻一种“道艺合一”的境界。可以感觉到在这些画作里,有他的精神寄托和他的人格追求。
新明君的山水画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面貌,但他并不是浅尝辄止的人,他还在寻求新的突破。相信经过契而不舍的努力,他会取得更大成就。
2002年11月27日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段新明山水画作品欣赏
《陇山烟云独自看》136cm×68cm 2017年 段新明
《陇山烟云图》136cm×68cm 2017年 段新明
《清涧写生之二》136cm×68cm 2016年 段新明
《山色静生秋》136cm×68cm 2017年 段新明
《陕北清涧写生》136cm×68cm 2016年 段新明
《杨家沟》136cm×68cm 2016年 段新明
《一气自横秋》136cm×68cm 2015年 段新明
《塬上行》136cm×68cm 2017年 段新明
《远山云宿雾》136cm×68cm 2017年 段新明
《翠烟雨歇》70cm×189cm 2017年 段新明
《流水碧天来》70cm×189cm 2017年 段新明
《青山依旧在》70cm×189cm 2017年 段新明
《清潭千丈绿》70cm×189cm 2017 段新明
《溪山飞翠》70cm×189cm 2017年 段新明
《夏风暖暖》70cm×189cm 2017年 段新明
《香满陇川》70cm×189cm 2017 段新明
《烟雨村乡》70cm×189cm 2017年 段新明
《吟山歌水图》70cm×189cm 2017年 段新明
整合推广:臻美 文化